其中,一条名为「女大学生挑战月消费控制1W以内」的帖子,火了。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类似的高消费挑战在社交媒体比比皆是:
消费降级|大学生挑战每月消费7000;
19岁女大学生挑战 |生活费一月只花5000
……
更让人吃惊的是,有的网友一个月花8000的挑战,在第四天就宣告失败。
动辄「万二八千」的月消费额度,让无数网友目瞪口呆:
「大学生月消费一万,也叫消费降级?」
「是我太穷还是大学生太富?」
「确定是省钱不是记账?」
消费降级都要月消费一万,消费降级之前呢?
我好像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大学生的一万块,花到哪儿了?
我们在一条挑战月消费5000的记账帖里,找到了大学生花钱的轨迹。
虽说计划月消费5000,但这位博主的月消费却高达9572元。
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实际金额要更高一些。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大学生的消费单价并不算太高。
她根本没买过太贵的东西。
日常消费无非是吃饭、聚餐、买奶茶、坐地铁、买小蛋糕、寄快递……
为了省钱几乎每天都带饭上班。
连衣服都很少买,买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就说自己浪费钱了。
细看下来,她真的在有意省钱。
但没想到积少成多,三十多天的消费累积起来,也有近万元。
其实最初看到大学生月消费一万+的帖子,我已经准备好了奢靡成风、不知节俭的说辞。
但真的了解到大学生的一万块花在哪里后,我却闭上了嘴巴。
因为三十几块的蛋糕、二三十块的咖啡、十块左右的地铁、一二百块的网购、二三十块的外卖……
这些我实在太过熟悉,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众多打工人的消费日常。
偶尔一次的朋友聚餐,是生活中为数不多联络感情的契机,也是账单里为数不多过百的消费。
可为什么明明没买什么,日常消费就已经高到这种地步?
钱都去哪儿了?
拼了命省钱,却省了个寂寞
—
同样是在社交媒体,搜索一个月一万块,大火的还有另一种省钱的帖子。
不过人群从大学生变成「沪漂社畜」。
算上租房、三餐和社交,每月最少也要花8200元。
博主感慨:「上海赚钱上海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帖子下还有人附上扎心评论:
「不,是临走倒欠两万八。」
「一掷万金」的大学生,节衣缩食的社畜,怎么都省钱无能?
答案还在账单里。
咖啡、奶茶、甜品、网购,这些其实都不是生活必需品。
但对于出入职场实习的大学生、起早贪黑的社畜而言,是一种精神养料。
江湖上甚至还流传着早C晚A的黑话。
用咖啡和酒精缓解疲劳,以便更好地工作和学习,看起来似乎毫无问题,
但细想下来,其实是个精妙的骗局。
和成功男人必须要有一辆豪车,成功女人必须要有一双好鞋一样,背后的潜台词只有一个:
消费能带给你快乐。
用美好生活包装起来的消费陷阱还有很多,比如那句经典的: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爱她就送她XX钻石;
……
可租过房的人都知道,布置房间要花很多钱。
买过钻戒的朋友,都曾不止一次怀疑这是智商税。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这个骗局变得尤为隐蔽。
发年终奖奖励自己一个奢侈品包包,网友都是这么做的;
女朋友过生日要送口红,网友都是这么做的;
朋友聚会要到高档餐厅拍照,网友都是这么做的……
营造美好生活,表达美好感情,为「消费」披上华美的旗袍。
社交媒体也成为最能吸引中国大学生的广告渠道。
据艾媒咨询数据:短视频平台、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最吸引年轻人的广告渠道。
完美诠释了《互联网没有记忆》里的一句话:
「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就越没法去管理它们。反而会沦为信息的傀儡。」
社交媒体中关于奶茶、咖啡和酒精的美好渲染,就是绑架我们钱包的凶手。
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互联网信息的傀儡。
晒到社交媒体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昂贵的。
和高消费需求相对的,是低收入现实。
麦可思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
仅4.3%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过万。
超七成本科生毕业起薪不到七千。
互联网鼓吹的美好生活,真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得起的。
这当然不是鼓吹穷人无社交,也不是在说穷人无生活。
我们想要探讨的是:
低成本社交和低成本生活,是不是就只能收获低成本的快乐?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不是一个月花几百,还是几百万的问题。
而是「人在花钱」还是「钱在花人」的问题。
换句话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到底是人在享受花钱的快乐,还是人已经找不到花钱以外的快乐?
—
人和钱的关系,有时候非常微妙。
谁都无法否认奶茶、蛋糕和咖啡等消费品能带给我们快乐。
但过度依赖这些消费品,又会让我们陷入贫穷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穷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赚一千花两千的隐形贫困人口,在很多人看来,比不乱消费,闷声储蓄的人有钱。
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把这一点概括为消费主义的阴谋。他写道:
「过去,没有工作的人会被社会抛弃。
在消费社会里,一个不消费的人就会被社会抛弃。
消费主义不断激发新的欲望,促使人通过下单购买,得到片刻的满足。」
这让贫困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穷,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读不起书,而是变成一种社会和心理的状况。
如果无法达到「体面生活」的标准,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贫穷。
进而陷入烦恼、痛苦、自我折磨,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
消费社会让消费成为正义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身份。
让不消费的人,变成了「不合格」的消费者。
让消费不高的人,变成了「低级」的消费者。
却给高频且高消费的人,戴上「成功」的桂冠。
每一个为买不起大房子,不能立刻过上中产生活的人,都听过一句老话:
「你的痛苦源于: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但有时候真的需要仔细想想:
究竟是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还是你的消费能力没法填平资本家挖的坑?
如果我们以做一颗茁壮的韭菜为荣,就只能沉溺在不断滋生的欲望之中。
其实我很怕经济学者管清友的话变成了现实。他说:
「这些年来贬值最多的不是货币,而是你的努力。」
束腰起源于宫廷,野史说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拿布使劲缠住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
大家在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各大电子商城以及线下美容店中应该都见过非常多的塑身衣等身材管理器产品吧,但是......
李小冉,中国内地女演员,1976年5月8日出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是当年北京舞蹈学院在北京地区录......